時代先鋒:“天下第一村”致富帶頭人吳仁寶
www.XINHUANET.com  2006年01月13日 08:07:35  來源:工人日報















    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,在一個只佔國土面積千萬分之一的農村,創造了佔全國國內生產總值五百分之一的銷售收入。這裏的村民,住別墅,坐小車,吃飯不花錢……小小一個村落,吸引了50000人生活、工作,這就是有“天下第一村”之譽的江蘇無錫華西村。 

在這方神奇的 土地上,出現了一位傳奇式的人物,他當過縣委書記、40多年的村黨組織書記,他是“全國勞動模范”、“全國十大扶貧狀元”……這棵不老的青松始終扎根在華西這片土地上,造就了一方理想的樂土。

他叫吳仁寶,一個在華西村生活了78年的老農民,一個真正的大地之子。

     “天下第一村”的致富帶頭人

    華西曾是個出了名的窮村。當年,全村667人,只有800多畝地,12個小自然村落破破爛爛,混垛墻、茅草房,泥路彎彎曲曲,田塊七高八低……“高的像鬥笠帽,低的像浴鍋塘,半月不雨苗枯黃,一場大雨白茫茫”。


貧苦出身的吳仁寶,對幹部描繪的“樓上樓下,電燈電話”的幸福生活向往不已。他不止一次地對窮兄弟們說:“城裏人的好日子,我們鄉下人也要過;城裏人有的,我們鄉下人也要有!”
機會終于來了。1961年,吳仁寶擔任華西大隊黨支部書記。什麼是社會主義?文化不高的吳仁寶的理解是,人民幸福才叫社會主義!


    可是,怎樣才能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?

    地少人多,光靠種田肯定不行。吳仁寶和大夥算了筆賬,算出了一個道理:僅靠種植業,農民再出力流汗,也只能混個溫飽。“無工不富”!上世紀六十年代末,吳仁寶悄悄辦了一個地下小工廠。

為了保密,吳仁寶讓人在工廠的四周築起圍墻,窗戶蒙上厚布,對外守口如瓶。這個小五金廠隱姓埋名10年,為華西村創造了上百萬元的利潤,華西村由此完成了第一次資本原始積累。

嘗到甜頭的吳仁寶明白,發展是硬道理。

    這是又一個發生在吳仁寶身上的傳奇故事:一個會議賺了一個億!

    1992年3月1日淩晨,鐘聲已經響了兩下。小平同志南巡談話消息剛發布,一夜無眠的吳仁寶突然從床上起來,抓起電話說:“總機嗎?請你通知村、廠領導,三點鐘開會!”

原來,憑著多年經驗,吳仁寶意識到,中國經濟發展的浪潮即將到來,抓住機遇就能贏得發展先機。

    “借錢!進原材料!”會後半個月,華西人借到2000多萬元、吸收個人資金400多萬元,購進一大批原材料。有人事後算了一筆賬,這個會議,讓華西村賺了一個億!

富裕的華西村引來了越來越多的參觀旅遊者,吳仁寶又看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。他將農民要翻新的住宅改成“農家賓館”,蓋起了全國最高的金塔,塔內集購物、餐飲、住宿、娛樂、商務為一體,還可登上塔頂,鳥瞰華西全貌,遠眺田野農莊。從此,華西村的一個重要經濟支柱———以旅遊為主體的農村第三產業誕生了。

1999年,“中國農村第一股”華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,籌資2.9億元,成為華西村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。

    40多年過去了,華西村已擁有鋼鐵、紡織、旅遊等多個優勢產業群,去年銷售達300億元,村級集體資產達30多億元,人均資產130多萬元,真正成了“天下第一村”。

     堅持真理的農民思想家

吳仁寶是個農民,他有著農民的獨特智慧,更有著農民的執著,認準了的理,想好了的事,“任爾東西南北風,咬定青山不放松”。

    “千難萬難,實事求是最難。”這句話的背後,是吳仁寶幾十年不懈探索的心得。

    他當過鄉官,後來又精簡到村裏;當了村書記,作出成績又被人誤會是假典型;當過縣委書記,全國人大代表,又曾落選……起起落落的經歷,磨練了他的堅強。他相信,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。

要問華西的成功秘訣是什麼,吳仁寶的回答肯定是:“實事求是”!

    1979年,正是全國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時候,吳仁寶從華西實際情況出發考慮,提出了一個調整產業結構的方案:全村500多畝糧田由30名種田能手集體承包,絕大多數勞動力轉移到工業上去。這一做法一宣布,立即遭到了四面八方的議論和非難。

華西的做法到底對不對?吳仁寶發動全村男女老少都來討論。獲得群眾支持的吳仁寶,心裏有了底。他說,“人家那裏土地多,分田是為了調動大家種田的積極性。我們這裏工業發達,集體家底厚實,分田反而分了眾人的心。人家分田是實事求是,我們不分也同樣是實事求是。”

前些年,國企改革“抓大放小”,鄉鎮企業改制也進入新階段。吳仁寶認為,改制本身不是目的,是通過改制促進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相適應,改出大家積極性,改出企業的高效益。他在民主會議上說,“抓大放小”主要是針對國有大中型企業,而鄉鎮企業面廣量大的是中小型企業,正是這些企業以它靈活的機制,撐起了農村經濟的半壁江山,吸納了農村大部分勞動力。

 吳仁寶提出了切合華西實際的改制方案,一手“抓大放小”,一手“抓大扶小”,必要時還“抓大放大”。對那些關係到華西經濟命脈的大企業,抓住不放繼續花力氣深化改革,一些效益較差的小企業則轉給個人經營。在這同時,對那些有發展前景的小企業加大扶持力度。

不管什麼方式,“讓華西發展起來,讓華西農民富起來”是吳仁寶始終堅持的原則和目的。當年學大寨、發展農業是這個目的,冒風險辦小五金廠是這個目的,企業改制不跟風也是這個目的。

在吳仁寶的堅持不懈探索下,一批華西特色的做法涌現出來:“少分配、多積累”的分配制度,舉賢不避親的幹部制度和用人政策,致富更要抓教育的精神文明建設……

   大愛無私的老共產黨員

   華西村398號,一間陳舊的住宅,那是上世紀70年代末建造的。如今住這種房子的華西村村民已經不多了,可吳仁寶仍然住在這裏。

    地板破裂,墻壁開花,幾乎看不到什麼家具、家電。惟一引人注意的,是墻上挂滿的照片,那是他幾十年來與到華西視察的領導的合影。

    思想上始終與時俱進,生活上卻大大落伍。“家有黃金數噸,一天也不過吃三頓飯;房子獨佔鰲頭,一人也不過佔一張床。”這是吳仁寶用來告誡自己的話。

一碗爛糊面,一點豆腐、青菜,他就吃得很香了。吳仁寶從不陪吃,那天看望客人時,舉起的右手,讓人們無意間看到了毛衣袖子上的破洞。

當村民中出現許多千萬富翁時,吳仁寶家還只是幾十萬元存款。原來,這些年,他把上級批準應得的5000多萬元獎金,全部留給了集體。“有富民享,有難官當。”他說,“老百姓過上好日子,是我最大的幸福!”

將愛心灑在中華大地,灑在華西,有著52年黨齡的吳仁寶,從中得到了崇高的力量和永遠的青春。 (記者王偉)

     一位老黨員的赤子情懷

     本報評論員

   改革開放20多年來,中國誕生了華西村、南街村等一批“明星村莊”。他們是如此耀眼,以致觀者雲集、讚美如潮。

    有非常之人,然後有非常之事;有非常之事,然後有非常之功。吳仁寶正是這樣一個“非常之人”。他憑借獨特的人格魅力、出色的工作能力以及敏銳的市場判斷能力,走出了一條世人矚目的“華西之路”,使華西從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村莊發展成工農商並舉、年營業收入300億元的“天下第一村”。


   他是黨的好幹部。積極推行企業合作制、廠長負責制、經理監管制、工代議事制……一係列機制創新使華西村獲得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和活力,走出了一條以集體經濟為主,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多元化、混合型經濟發展新路子。他勇挑重擔、富有激情、思想敏銳,始終自覺地走在發展進步的前列,創造了中國農村發展的奇跡。


    他是群眾的貼心人,心係群眾、致富百姓的為民情懷從未改變。“有福民享,有難官當”,“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,是我最大的幸福”、“一村富了不算富,全國富了才算富”……這個“村官”始終把服務群眾、致富百姓作為自己最大的幸福和畢生的追求,盡心盡力為群眾謀利益。


    更令人感動的是,吳仁寶歷40年而彌堅的精神動力。作為一名“老先進”,他從未停止過自我加壓,他的內心一直深藏著高尚信仰。在擔任華西村黨組織書記的40多年裏,他認定“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”,信守“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是我最大的幸福”。


    他從未忘記,要做群眾發展致富的帶頭人。這是一位老黨員的赤子本色,這也是一個優秀基層黨員幹部的人生精髓所在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ionawi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